《精油標示「純度」你該看什麼?》
- 私房調香
- 7月22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芳香小教室006
如果我們能買到的是真正的純精油,就要記得一件事:
精油,本質上是農產品的一部分。
它無法標準化,也不可能每一批都聞起來一模一樣。每一批氣味有些差異,其實,是正常的。
就像葡萄酒、橄欖油一樣
不同的氣候、土壤、採收時間、甚至當年的雨量與陽光,都會讓同一種植物呈現出不同的風味。
這些「不一樣」,反而是我覺得精油最吸引人的地方:
「原來,這個世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。」
當然,業界確實存在很多「標準化」的方式,像是為了讓氣味穩定而混摻、調整成分比例……
但那不是我找尋精油的方向,我想尋的,是植物原本的樣子。
有些單位會訂出一組「化學成分標準」,例如:某成分必須高於某個比例,這樣才算是這支精油的「標準版」。
這樣的規範對某些產業用途是合理的
例如某些香氛產業,必須要讓產品的氣味保持穩定與安全,所以必須嚴格控制原料的成分比例
但是,我想來聊聊精油的「氣味」。
如果我只是想好好感受植物的氣味與能量呢?
如果我只是想找一瓶單純的精油,讓我放鬆、療癒自己?
那麼,我其實不需要讓精油「被標準化」。
你問我怎麼判斷一瓶精油好不好?我會說:
那些標榜精油成分的報告只能告訴我它是不是純的,
但氣味吸不吸引我、是不是「對我有感」的油,報告看不出來。
因為氣味,是很主觀的。
你喜歡的味道,也許我不喜歡;我深愛的氣味,也許對你來說毫無感覺。
這沒有對錯,只是我們身體與記憶給出的不同回應而已。
謝謝每一位一路陪著私房調香一起成長的朋友們。
我也一直在學習、在調整,特別是在品牌經營上。
但對精油的初衷始終不變:
我想找到的,是那一瓶讓人感受到植物真實生命力的油。
我分享的,是一種真誠而溫柔的芳香美好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