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《香氣書寫:沒藥》


沒藥,讀作「末藥」,是沒藥樹的樹脂

帶著一種煙燻與微辛的氣息

初聞時幾乎無味

尾韻卻滲出淡淡的苦與藥感

在調香中,它像一位安靜的支撐者,

為香氣增添厚度與穩重感。

當生活太忙、思緒太亂

它能讓人重新沉靜下來

安撫焦躁的心

恢復內在的平衡

在古老的儀式裡

人們會燃燒沒藥樹脂作為薰香

也有人做成浸泡油或製成酊劑

用於調香或療癒之中

如同乳香帶著陪伴的特質

沒藥則更像是旅途中的修復師

沒藥本身非常黏稠

陳年的沒藥幾乎無法流動

苦澀的氣味,

卻在香氣組合裡成為不可或缺的底蘊

讓花香更深沉、果香更穩重

為整體帶來一份柔韌的力量。

我曾在牌卡中讀到:

「沒藥的訊息是突破困境,謹慎使用語言,因為語言會帶來顯化。」

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

當我們陷在舊有的模式裡

往往是因為習慣讓人感到安全

但沒藥提醒我們,修復與放下

才能真正迎向新生

分享兩個實際使用的小方法:

按摩油

可以先輕微加熱沒藥,稀釋在荷荷芭油中。這樣能作為按摩油方便塗抹於肌膚

調香或空間使用

若想作為複方使用,可以加入其他精油

我自己曾用「沒藥1:廣藿香9」的比例調成一瓶「沒藥廣藿香」複方精油

它成了我最愛的定香底蘊

帶著一種深沈又溫暖的靜謐

沒藥,是一種「讓你慢下來」的香氣

苦澀的表層之下,藏著修復的力量

它提醒我們:

有時,療癒不是重新開始

而是允許自己,慢慢癒合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《香氣筆記》(四)熏陸是誰?

在歷史與語言的交錯裡,「薰陸」這個名字曾被多次誤認。 Pistacia lentiscus是現在芳療領域的熏陸香,又稱是「黃連木」,或是「希臘乳香」; 但若順著香氣的源頭一路追尋, 我們會發現,宋人筆下的「薰陸」,其實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 Pistacia lentiscus Pistacia lentiscus 屬於另一個家族:漆樹科(Anacardiaceae)黃連木屬(Pistacia)。

 
 
 
《香氣筆記》(三)薰陸的名字從哪裡來

要理解「薰陸」這個名字, 就像順著香氣回溯 我們得穿越語言的長河, 走進古老貿易路線交錯的時代, 聆聽那些名字在風沙之間被一遍又一遍呼喚的聲音。 「薰陸」這個名字,在中國古籍中出現得很早。 唐宋時期,人們常用它來指「乳香」這種異域而神聖的香料。 《酉陽雜俎》裡寫著: 「薰陸香,出波斯國。彼中號腦。又出佛林,彼中號多伽。似松脂,色黃,燒之煙直上。」 古人筆下的畫面如此鮮明 黃潤如松脂的樹脂,在火焰中

 
 
 
《香氣筆記》(二)古籍裡的「薰陸」,與現代乳香的淵源

在古籍裡,「薰陸」是個充滿神秘的名字。 我們今天熟悉的「乳香(Frankincense)」 那來自橄欖科 Boswellia 樹脂的聖潔香氣, 在宋代的文獻中,其實被稱為「薰陸香」。 宋代趙汝适在《諸蕃志》裡曾這樣描述: 「乳香,一名薰陸香。出大食國麻囉拔、施訶池、奴發、羅婆撒等地。樹類楓木,葉青。割其樹,脂乃流出,結成塊,大小不齊,狀如乳頭,故名乳香。」 短短幾句,幫大家畫重點: 樹類楓木:樹形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