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香氣筆記》(三)薰陸的名字從哪裡來
- 私房調香

- 10月2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要理解「薰陸」這個名字,
就像順著香氣回溯
我們得穿越語言的長河,
走進古老貿易路線交錯的時代,
聆聽那些名字在風沙之間被一遍又一遍呼喚的聲音。
「薰陸」這個名字,在中國古籍中出現得很早。
唐宋時期,人們常用它來指「乳香」這種異域而神聖的香料。
《酉陽雜俎》裡寫著:
「薰陸香,出波斯國。彼中號腦。又出佛林,彼中號多伽。似松脂,色黃,燒之煙直上。」
古人筆下的畫面如此鮮明
黃潤如松脂的樹脂,在火焰中升起筆直的煙,
於是他們說,這香名為「薰陸」,
「薰」是焚香之意,
「陸」也許象徵那縷直上的香煙。
但在更深的語源裡,「陸」並非單純的文字象徵,
它是遠方語言的回聲,
是從波斯語與阿拉伯語一路渡海而來的音節。
學者多認為,「薰陸」實際上是一個音譯詞。
它的源頭,來自中亞、波斯與阿拉伯語中對乳香的稱呼
在阿拉伯語裡,乳香叫 lubān(لُبَان),
這個字的語根 L-B-N 與「乳汁」有關,
指的正是那白色乳狀的樹脂。
而另一個詞 kundur(كُنْدُر),
則從波斯語 kondur 傳來,
是古老的商人語,
曾在絲綢之路與香料航線上被無數次傳誦。
當這個聲音飄洋過海,落入中古漢語之中,
kun-dur 的發音被記成了「薰陸」。
「薰」近似 kun,「陸」近似 dur,
音義交錯,於是誕生了這個名字。
那時的中國人,或許並不清楚它的語源,
卻透過煙霧與香氣,
為這異域之名重新賦予了詩意的解釋。
隨著貿易與文化交流的頻繁,
人們對這種樹脂的認識越來越深。
他們發現,割開樹幹時,
會流出白色的、像乳汁一樣凝成透明的香淚。
於是,「乳香」這個更貼近本質的名字誕生了。
這個意譯詞與阿拉伯語 lubān(乳汁)巧妙呼應,
讓人們能一眼理解這香的特質。
到了宋代,《諸蕃志》明確記載:
「乳香,一名薰陸香。」
這一刻,「薰陸」與「乳香」兩個名字匯流成一條歷史的香線
這樣的語言變化,不只是詞的演化,
更是一場文化的遠行。
「薰陸」記錄了語音的流轉,
「乳香」則描繪了人對自然的理解。
從波斯的沙丘,到南海的港口,
駱駝載著香,船載著名,
文字與氣味一起漂流、落地、生根。

留言